在 "用英语讲好武当故事" 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的舞台上,来自湖北十堰的高中生李项辰以一套融合武当剑与英语演讲的独特表演惊艳全场。这位 17 岁少年不仅凭借行云流水的剑术展现了武当武术的飘逸灵动,更用流利的英语讲述了 "太极阴阳" 背后的东方哲学,让评委们感叹:"他用剑尖挑起了千年武当的文化魂。"
李项辰与武当的缘分始于七岁那年。父亲带他游览紫霄宫时,恰逢道长们在龙虎殿前演练太乙五行拳。"那些动作像云一样飘,又像山一样稳。" 年幼的他被深深吸引,从此每个周末都缠着父亲带他去道观 "看热闹"。三个月后,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的张道长注意到这个在旁认真模仿的孩子,破例收他为徒。
在接下来的九年里,李项辰每天清晨五点便来到太子坡的九曲黄河墙下练功。从基础的桩功到太极十三式,从太乙拂尘到武当剑,他在青石板上留下了无数汗水。"师父总说,武当功夫不是打打杀杀,而是 ' 以武演道 '。" 李项辰记得张道长第一次教他太极推手时说的话:"真正的力量,藏在阴阳转换的缝隙里。"
去年夏天,李项辰在太极湖看到一群外国游客对着金殿的鎏金铜瓦惊叹,却听不懂导游讲解的 "真武修仙" 传说。这个场景让他萌生了用英语传播武当文化的想法。"武当武术的哲学内涵,比如 ' 以柔克刚 '' 天人合一 ',用英语表达出来会更有冲击力。" 他开始自学《道德经》英文版,并尝试将太极动作与英语演讲结合。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李项辰创作了名为《剑与道的对话》的参赛作品。他将武当剑的 "抽、带、提、格" 等十三式与道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理念对应,每完成一个剑术动作,便用英语讲述一个相关的哲学故事。例如在演示 "犀牛望月" 式时,他会讲述张三丰观鹊蛇相斗创太极拳的传说,并引申到现代社会中 "刚柔并济" 的处世智慧。
备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李项辰发现,单纯的武术表演难以完整传达文化深度,而全英文演讲又容易失去武术的节奏感。他反复修改剧本,最终决定采用 "武戏 + 独白" 的形式:前半段以剑术展现武当武术的形,后半段通过演讲揭示其神。为了精准翻译 "虚灵顶劲"" 沉肩坠肘 " 等专业术语,他查阅了《武当武术概论》等典籍,并请教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英语教授。
在一次模拟演练中,评委指出他的演讲缺乏情感共鸣。"你讲的是知识,不是故事。" 这句话让李项辰陷入深思。他转而走访武当山的老道士、非遗传承人,收集了二十多个真实故事。最终,他将这些故事浓缩成三个篇章:"金殿的雨漏千年"" 南岩宫的龙头香 ""紫霄宫的古树年轮",通过个人视角展现武当文化的活态传承。
决赛当天,李项辰身着改良版白色太极服登上舞台。随着古琴《高山流水》的旋律,他的武当剑划出银弧,时而如游龙戏珠,时而似白鹤亮翅。当演示到 "鹞子翻身" 时,他突然收势而立,用英语说道:"这招看似惊险,实则暗含 ' 顺势而为 ' 的智慧。就像武当山的七十二峰,看似各自独立,却共同朝向天柱峰 —— 这就是中国人追求的 ' 和而不同 '。"
这段表演获得了网络评审 98.7 的高分和专家评委的一致赞誉。赛后,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评委感慨道:"我看到的不仅是高超的剑术,更是一个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诠释。" 目前,李项辰的表演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播放量已超过 50 万次,许多外国网友留言:"中国功夫原来这么有深度,我想去武当山看看!"
当被问及未来计划时,李项辰表示将继续探索 "武术 + 英语" 的传播模式。"武当山有句老话叫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我希望成为那株将东方智慧播撒到远方的芳草。" 这个 17 岁的少年,正以剑尖为笔,以英语为墨,在世界文化的长卷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武当故事。正如他在演讲结尾所说:"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姓名 *
邮箱 *
网址
2025-08-16
2025-08-16
2025-08-16
2025-08-16
2025-08-16
2025-08-16
2025-08-16
内容